台灣醫療AI發展關鍵:法規鬆綁、資金支援

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AI)等新技術廣泛地被其他產業所採用,外界皆看好ICT與醫療照護結合的應用,黑木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合夥人羅敏菁曾說過,目前台灣這方面的應用最缺乏的便是服務與後端的「付費系統」加以鏈結。
台北醫學大學HIoT健康物聯網產學醫研聯盟執行長郭景桓。邱倢芯

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AI)等新技術廣泛地被其他產業所採用,外界皆看好ICT與醫療照護結合的應用,黑木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合夥人羅敏菁曾說過,目前台灣這方面的應用最缺乏的便是服務與後端的「付費系統」加以鏈結。

健康、醫療的相關物聯網裝置不僅要能夠連結病患,以做出監控與分析,最終也要能夠讓使用者付費,讓病患或亞健康民眾能獲得後續的健康相關服務。

不過在台灣,若是希望民眾為了健康促進行為而付費其實相當困難,很少人願意為了單純地「促進健康」而付出成本;對此,台北醫學大學HIoT健康物聯網產學醫研聯盟執行長郭景桓表示,未來可創造出「第三方付費」的模式。

郭景桓進一步解釋,這要端看哪一產業、企業因為民眾做了健康促進的行為而因此受益,他便會願意付出其成本。不過在提供這一類的第三方付費的模式前,這些廠商必須事前投入更多成本加以收集、累積民眾資料,以利用大數據創造其商業模式。

「但是如此的模式,又會面對到病患隱私的問題。」郭景桓表示,在台灣無論是哪一些產業的新創廠商、新商業模式都會面臨法規的問題;台灣過去在電子商務做得非常成功,但是在電子支付上卻因為被過去的金融法規有所限制,當對岸的競爭對手已經有穩固的電子支付基礎後便可輕易擊敗台灣相關業者。

事實上,十年前台灣的電子商務是領先大陸的,台灣擁有一個非常小的市場,但是卻可建立出相當成熟的應用,且台灣人民無論在擁有行動裝置數量,或是網路普及率都相當高,但是電子支付發展上,卻因為過去受限於法規問題以至於落後了大陸一大截。

郭景桓認為,歷史將可能會重演。在醫療AI的部分,目前也有許多廠商面臨了許多法規上的限制,以至於造成新創理念無法突破;若是繼續下去,與電子支付應用同樣的場景,大約1~2年後大陸醫療新創實力將可輕易擊敗台灣。

醫療AI是目前台灣少數還具有「可以一拚」的應用;台灣在這方面還並不具有絕對優勢,雖然國內的醫療水準、人民素質贏過大陸,但是在資料取得、新創公司支援,以及整體市場未來潛在的本夢比都不如對岸,綜觀兩岸發展,目前雙方處於平手狀態。

因此郭景桓認為,這方面的創意發想勢必需要透過年輕人去做發想與整合,政府應該思考要如何給予年輕人更多金費與法規上支持,且這將是此一應用是否能成功最大的關鍵點。

其他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