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星雲集看AI -智慧醫療 商機無限大

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智慧醫療是大勢所趨,不論是醫學單位或是生技公司,從穿戴裝置到雲端系統,都可以看到智慧醫療的蹤跡,智慧醫療絕對是繼科技、金融之後,下一波產業主打星。

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智慧醫療是大勢所趨,不論是醫學單位或是生技公司,從穿戴裝置到雲端系統,都可以看到智慧醫療的蹤跡,智慧醫療絕對是繼科技、金融之後,下一波產業主打星

智慧醫療絕對是繼科技、金融之後,下一波產業主打星

台北醫學大學健康物聯網產學醫研聯盟(HIoT)執行長郭景桓指出,AI在醫療的應用,台灣絕對有機會,但是處境也很危險。他舉例,五年前北醫在做雲端量血壓,但是最後沒做起來;兩年前北醫投入睡眠監控APP,卻沒有辦法衍生加值服務。比起台灣只是從醫學型大學去推動新技術服務,反觀中國大陸卻是靠著政策性支持、風風火火的做了不少AI醫療應用,像是大陸公司騰訊雖然比北醫晚切入醫療影像領域,但現在已經有迎頭趕上的態勢,郭景桓直言,「台灣都是做model起來給人賺」,確實有必要提高警覺。

AI結合穿戴 醫療監看省時又省力

從國際大廠的角度來看,2015年崛起的新加坡健康分析平台Biofourmis,剛在今(2017)年底又拿到了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甚至與美國醫藥研究機構Mayo Clinic達成合作,將共同開發可穿戴生物感測器的診斷技術,用來預測患者的心臟病發作情況,台灣的廠商可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Biofourmis是透過AI建立的平台來分析從患者身上收集到的醫療資料。執行長Kuldeep Singh Rajput表示,過去護士監看病人用藥的狀況只能透過打電話這種耗費時間的方法,但現在透過該公司平台Biovitals,可以利用系統提醒患者該吃藥了,也能讓醫生觀測特定患者,持續性監看、找出病徵與可能的風險,達到預防性醫療的目的。

Kuldeep說,美國約有五分之一的患者在出院後30天再次回到醫院,光就心力衰竭管理上,每年美國醫療保健系統損失超過310億美元,但如果患者在出院後得到適當的護理,每年可以節省170億美元。因此,Biofourmis不但在穿戴裝置上著墨,現在也在研發端對端的解決方案。

比起Biofourmis這樣資料龐大的Saas平台,郭景桓認為,台灣的健保資料庫與各醫療院所的就診與用藥資料,還是有用武之地的。他表示,台灣在AI醫療上是領先的,但是能撐多久?尤其資料庫的價值畢竟有限,醫院通常也不願意將資料分享給其他單位,加上這牽涉到個人隱私,台灣在智慧醫療上,只能靠AIoT才有機會,最好是整合資源,而不是單兵作戰。

醫療軟、硬整合 影像分析有搞頭

郭景桓說,醫療是一種高管制、師徒制、有一定安全規範的保守行業,顯見培養一名醫生是非常不容易的。不過,在達文西系統問世後,裝機規模從2009年開始扶搖直上,手術用機械手臂已經是婦科、泌尿、一般外科的「神隊友」。手術機器人到底有多紅?看看市調的數據就知道。

根據TrendForce調查,2016年全球遙控型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約38億美元,預估到2021年可成長至93億美元,2016~2021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更將近兩成,在眾多醫療器材類別市場中表現相當突出。在市占方面,美國則是最大裝機市場,而不進口達文西系統的中國大陸,也正透過政策性扶植,要做出屬於中國的手術機器人。

軟硬整合與個人化的精準醫療,也是台灣醫學可以切入的利基點

所以,醫生的養成除了可以考慮透過達文西系統加速訓練,台灣應該也要善用硬體的強項來支撐醫療技術的領先地位。郭景桓認為,軟硬整合與個人化的精準醫療,也是台灣醫學可以切入的利基點,醫療上大量儲存的影像,都可以用來進行像是心率分析、新生兒分析,甚至是疼痛表情分析,這些都可能成為未來的新商機。

文章來源:創科技

其他報導